介紹

埔基心血管中心介紹(2011年成立)

心血管疾病長年高居國人十大死因第二位,最大宗的是急性心肌梗塞。心血管相關疾病大多數的病因都是後天引起的,主要的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抽菸、肥胖、不運動等,若能透過多運動、改善飲食習慣如少攝取高熱量食物、降低肥胖率或戒菸等,都能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機會。國民健康署也呼籲,民眾應善用國健署提供的免費成人預防保健服務。如果本身已經有血管狹窄等問題,當出現胸悶、活動會喘,或是左邊肩膀悶痛、痠麻等症狀時,應立即到醫院做檢查;若經過心電圖、心臟超音波等非侵入性檢查發現心臟血管冠狀動脈異常,通常會建議進一步做心導管檢查與治療。

心臟及大血管疾病的評估及治療

  • 心臟冠狀動脈疾病的評估及治療─冠狀動脈繞道手術,術前及術後的評估及冶療。
  • 心臟瓣膜的修補及置換手術。
  • 成人先天性心臟病的治療。
  • 急性心肺衰竭葉克膜的使用。
  • 心包膜疾病的診斷及治療─窄縮性心包膜炎,心包膜積液。
  • 主動脈疾病的診斷及治療。
  • 肺動脈血栓的診斷及治療。

週邊血管疾病

  • 動脈阻塞─上、下肢動脈阻塞引起的指端冰冷,疼痛或運動後無力。嚴重時會造成傷口久不癒合,指端變黑壞死甚至到截肢。尤其在糖尿病患,尿毒症病患,冠狀動脈病患,或有心律不整的病患容易發生。
  • 四肢水腫─尤其是單側不明原因的慢性水腫。
  • 下肢靜脈曲。
  • 小腿慢性潰瘍。
  • 洗腎用血管通路的創建及維護─自體或人工的動靜脈廔管或血液透析用插管的手術,導管治療,及血管超音波術前評估及狹窄或功能障礙的評估。

急性心肌梗塞典型的症狀

胸悶、胸痛:70%以上的病患,會出現類似心絞痛的胸痛症狀。疼痛部位包括胸骨後、心前區、劍突下、上腹部,甚至有時會傳導到右胸、下巴、頸部、牙齒都受波及。
體循環衰竭:出現突然頭暈、臉色蒼白、冒冷汗、皮膚濕冷、尿少、脈搏細而快、血壓下降。
上腹部不適:心肌梗塞時,迷走神經也會受刺激,使人出現打呃、腹部脹氣、上腹部脹痛等症狀,容易被誤認罹患急性胃炎或膽囊炎。
腦循環障礙:突然頭暈、焦慮不安、四肢無力癱瘓,或突然失去意識、抽搐。
急性肺水腫:胸部有壓悶感,且呼吸困難、咳出粉紅色泡沬狀的痰,及出現大汗、發紺(嘴唇、指甲變紫)等現象。
休克、心肺衰竭。

因此,當平日生活中發生胸悶、胸痛、冒冷汗等症。絕不可輕忽,應儘快的就醫檢查,千萬不要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心導管檢查

目前診斷冠狀動脈疾病最準確的方法是利用冠狀動脈血管攝影術,也就是心導管檢查。心導管檢查是使用特製的無菌導管經由大腿或手腕的周邊動脈將導管伸入心臟的冠狀動脈內,然後注射顯影劑,並利用X 光儀器照相,將冠狀動脈血流狀態拍成影片,以瞭解冠狀動脈病兆的確切位置及嚴重度。心導管檢查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藉由評估心臟功能、壓力、瓣膜疾病、血管阻塞等來確立診斷心臟疾病,同時針對部分情況可直接利用心導管來治療。在目前現有的檢查方法中,它是最能夠正確診斷心臟血管疾病的檢查方法。心導管檢查的適應症: (1) 冠狀動脈疾病(2) 瓣膜性心臟病(3) 先天性心臟病(4) 不明原因的胸痛。

心導管治療

當心導管檢查的結果,發現冠狀動脈有中度以上狹窄時,醫師會詢問您是否要立即進行內科的冠狀動脈介入性療法(心導管治療),即所謂的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及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放術。

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

冠狀動脈氣球擴張術的前面步驟類似心導管檢查(包括準備、導管插入和注入顯影劑),因是採局部麻醉,所以您的意識是清楚的。在這種處置中,會使用一個醫療用的氣球導管來打通阻塞住的血管,氣球在冠狀動脈內膨脹,藉由擠壓來打通阻塞的區域,以改善血流狀態。

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置放術

將一根叫做支架,可以擴張的網狀管子,插入到冠狀動脈病變所在的區域,在氣球使病變區域變寬之後,植入的支架可保持冠狀動脈的通暢,進而改善心臟的血流。使用傳統的支架,每3 個植入的支架中,就有一個可能發生冠狀動脈再狹窄的情形,而藥物塗層冠狀動脈血管支架的設計,是在血管支架表面將藥物直接且穩定的釋出到血管壁。藥物的劑量以及釋出的速率,都經過審慎的評估,所以可以在不影響癒合的情形下,同時預防再狹窄。

醫師團隊

羅健賢 醫師

緬甸仰光第一醫學院

一般內科、心臟內科、重症醫學、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心導管檢查、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心律不整及心律調節器置放術、高血壓、心臟衰竭、周邊血管疾病

黃聖瑋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系醫學士

一般內科、心臟內科、狹心症及心肌梗塞、心導管檢查、氣球擴張術及支架置放術、心律不整及心律調節器置放術、高血壓、心臟衰竭

謝純岑 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系
中山醫學大學 醫學研究所

心臟病、高血壓、心臟衰竭、心律不整、高血脂、心律不整、狹心症、心肌梗塞、心導管冠狀動脈檢查及擴張治療、心導管檢查、重症加護